蘭島水稻梯田

在有田川河道的一處彎道,河岸坡地上排列著五十幾片稻田。這些便是蘭島水稻梯田,在和歌山縣中部的群山中形成珍貴的耕地。有鑑於此地的文化意義及自然美景,政府在 2013年將蘭島水稻梯田及週邊村落指定為「重要文化景觀」。

一個特定地區的環境如何塑造居民的生計、歷史及文化,而居民又塑造該地區的風情印記,這些寶貴的範例在在造就出文化景觀。由於被指定為「重要文化風景」,該區域於是受惠於《文化財保護法》,獲得經費支援可進行環境保育、研究及教育等企劃。

滋養蒼生的水源
梯田歷史回溯到1655年,稻米不僅是主食,也能作為貨幣形式繳稅。一位有前瞻思維的村長笠松左太夫(1598-1673)看見水稻耕作與聚落繁榮之間息息相關,於是開墾更多片稻田,活化當地聚落的風貌。

笠松村長費盡心思,又自費出資建造一條3.2公里長的上湯大圳。建造這條大圳技術難度高,需要密集的勞動力,但是它為蘭島和其他低窪區域的水稻耕作提供了淡水的灌溉水源。當初的大圳是以黏土為基底,因此需要經常巡視與維護。1953年歷經了一場洪水,之後,這條大圳採用混凝土補強。時至今日,這條大圳依舊在使用。

大圳的淡水也造福手工紙(和紙)業的發展,進而促進當地繁榮興盛。此區特有的紙張稱為「保田紙」,既厚實又耐用,是由構樹的纖維所製成。蘭島的農民開始在稻田之間的田埂種植構樹。保田紙曾經主要用於製作油紙傘和紙扇,但現在也用於製作卡片、信封等多種產品。

與大自然和諧共處
蘭島水稻梯田為曾經在山區村落裡常見的嗜水動植物提供重要棲息地,比如在和歌山縣列為瀕危物種的日本紅腹蠑螈。有田川的稻田造就盎然的生機,從陸地的水生植物到天空的猛禽,不一而足。由於人口減少以及農村結構轉變,導致梯田上的稻田荒蕪,珍貴生態資源的重要性更加不容小覷。